Skip to main content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9)不存在。
  首页 > 周易算命

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2023-06-06 浏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7)不存在。

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可谓家喻户晓,是说周文王(姬昌)是姜太公钓得的“大鱼”。而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司马迁有不同的见解,在他的笔下,姜太公确实在渭水之滨垂钓,以待圣明的君主,但他也是西伯姬昌专程“狩猎”得来的“猎物”。两位老人互相成全,才有了后来的德政强国,天下归心。姜太公还辅佐武王伐纣克商,创建大周伟业;自己位列公侯,封土有国周易周文王姬昌,实现了人生理想。

姬昌“猎”霸王师,姜尚“钓”圣明君

姜尚是东海边的人,其先祖曾做过四岳。四岳是尧舜时代的大臣,有人说是掌管四方诸侯的四大臣,也有人说是一个人,名叫四岳。《五帝本纪》有记载,尧老,其子丹朱“顽凶”,不能继承帝位,曾想让四岳“践朕位"。四岳以"鄙德忝帝位。”推辞。四岳还曾推举鲧治水九年不成。在《齐太公世家》说,四岳辅佐夏禹治水有大功。总之,四岳是尧舜禹时代的权重大臣。

舜、禹时,四岳的一支被封在吕,姓姜氏。因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作为后代,姜太公本姓姜氏,从其封姓周易周文王姬昌,故曰吕尚。但出于习惯,本文依旧称姜尚、姜太公。

姜尚博学多闻,身怀治国强兵的谋略与奇计。曾为纣王做事。但纣王无道,姜尚看不到希望。有道是: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姜尚选择离开。他四处游说列国诸侯,但始终没有遇到知遇之君,人生就在岁月的长河里蹉跎了,直到垂垂暮年,穷困且贫寒。其实,姜尚有心仪的君王,他就是西伯姬昌。但他又相信“缘分”或有些孤傲,并不主动上门求见,而是常在。渭水之阳垂钓,寒来暑往又是几年过去了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但他痴心不改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始终在渭水边期待那改变命运的邂逅

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西伯姬昌是后稷、公刘之后,季历之子,拥有一方疆土周。他本性仁厚,敬重老人,慈爱少小。礼贤下士,爱惜人才。《周本纪》记载:

礼下贤者,日中不暇食以待士,士以此多归之。伯夷、叔齐在孤竹,闻西伯善养老,盍往归之。太颠、闳夭、散宜生、鬻子、辛甲大夫之徒皆往归之。

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可见,姬昌的四子周公旦最像其父,曹操盛赞:“周公吐脯,天下为公。”成为爱才君主的楷模。

但姬昌也有心病,其父季历励精图治,对周边戎狄部落的剿灭、收编很有成效,人丁兴旺,疆土不断扩张,引起了商王的忌惮。商王太丁以封赏之名,召季历到殷都,封其为方伯,称“周西伯”。但季历再也没有回来,被软禁了一段时间后以莫须有的罪名处死。

西伯姬昌放眼看去,虽说朝廷人才济济,但没有一位能辅助自己富国强兵、报复商朝、成就霸业的重臣。西伯姬昌等待这个人从少年到白头,直到有一天,他看到了希望: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姬昌精于易理,做事之前都要进行占卜,这次出猎也不例外。卦辞说:"所得猎物非龙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预感到自己等待了几十年的那个人终于到了。于是出猎,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太公。两位老人相见恨晚,相谈甚欢。司马迁这样写道:

(西伯)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姬昌激动地说:"自从我国先君太公就说:'一定有圣人来周,周会因此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们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

姜尚的雅号“太公望”,就是这么来的。姬昌挽着姜尚,二人一同乘车而归。姬昌尊姜尚为王师。

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司马迁还记录了关于姜尚归周的不同版本:

有人说,吕尚是一处士,隐居海滨。周西伯被纣王囚禁在羑[yǒu]里时,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尚之名而召请他。此三人寻找美女奇宝,献给纣王,赎回了西伯。虽然姜尚归周的传说各异,但都认为他是文王、武王的老师——帝王之师。

姜尚辅助姬昌以德治国,以奇治兵,谋划推翻商纣王朝

姬昌在遇到姜尚之前有一段屈辱的历史。由于他广施仁政,礼贤下士,引起小人的嫉妒:

崇侯虎谮西伯於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於帝。”帝纣乃囚西伯於羑里。

据说,姬昌被囚七年。在这七年里,姬昌潜心研究易理将伏羲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

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姬昌脱身归国后周易周文王姬昌,发誓对商纣王要新仇旧恨一块算。“猎”得姜尚后,两位老人秘密策划如何推翻商纣王朝。

首先,推行德政,以道德教化治理国家

姬昌处理公务公正、清平,与人为善。诸侯之间出现了矛盾都愿意请他裁决是非。

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

《周本纪》中记载了这件姬昌不在,但断了案子的事件:当时虞、芮两个小国间发生诉讼事件,不能裁决,于是就前往周,让西伯姬昌裁决。他们进入周的境内,看到种田的人都互让田界,又看到年轻人谦让老年人。虞、芮两国的人还没等见到西伯,已自觉惭愧了:“我们所争的,正是周人所耻,还去干什么,真丢人哪。”于是他们返回,互相揖别而去。

诸侯们听说后很是佩服,都说:“西伯当是受有上天之命的君主。”

这就是姬昌与姜尚推行德政收到的成效,良好的道德风尚赢得了诸侯的钦佩与信任,依附与归顺者越来越多。

其次,研究用兵的权谋和奇计,对推翻商朝的战争进行战略战术的谋划

推翻商纣政权,必然是一场残酷的战争,必须要进行战略战术的谋划,必须要有用兵的权谋和奇计。

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后世认为,武王伐纣克商的战争其中的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隐秘权术的都尊法姜太公的谋划。

第三,剿灭商纣的死党,构筑新都城丰邑

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在攻打商纣之前先对他的死党下手,一是为了防止他们支援商纣,二是为了壮大自己,三是为了演练用兵之术。

《周本纪》记录了讨伐各个小国并迁都的情形:

明年,伐犬戎。明年,伐密须。明年,败耆国。殷之祖伊闻之,惧,以告帝纣。纣曰:“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明年,伐邘。明年,伐崇侯虎。

姬昌“猎”霸王师,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俗语

而作丰邑,自岐下而徙都丰。

当商纣沉醉在与妲己荒淫无度的酒池肉林中,自认这一切皆由天命的时候。周已经拥有了三分之二的天下,成了真正的大周,有了与商纣决战的实力。此时的西伯姬昌为富国强兵,实现报仇雪恨的宏愿,耗尽心血,生命走到了尽头:

明年,西伯崩,太子发立,是为武王。

西伯姬昌谥号为文王。武王追尊古公为太王,公季为王季。姜尚被武王尊为“师尚父”,转而辅助武王姬发,完成伐纣克商大业。

姬昌“猎”霸王师,姜尚“钓”圣明君,相互成全。这段佳话告诉我们两个启示:

1.再圣明的人都需要贤能的人辅佐才能成大事;再贤能的人,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平台才能有所成就。

2.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你心中有梦想,并具有可用之才,尽管道阻且长,你总会到达光辉的顶点。

那么姜太公是怎样辅佐周武王伐纣克商,建立大周的呢?敬请期待“读《史记》150”。

郑重声明:本文为本人原创,拒绝被抄袭、诽谤,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