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9)不存在。
  首页 > 周易算命

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

2023-03-22 浏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7)不存在。

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

吕思勉先生在其书《为学十六法》(中华书局,2007年10月第一版)中有一文《孤岛青年何以报国》(最初发表于1940年《青年月刊》),其中有谈及中国历史治乱盛衰的话,原文如下:

“譬如一治一乱,是中国士大夫很普遍的信条,为什么会相信一治一乱,是无可变更的现象:而一盛一衰,遂成为人间世无可弥补的缺陷呢?因为治必须震动恪恭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而他们认人之性是一动一静,紧张之后,必继之以懈弛,因而勤劳之后,必继之以享乐的,而人之所以如此,则实与天道相应,这是从《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可说是中国最高的哲学思想。

其实易家此等见解,乃系归纳自然现象而得,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因为人是活的,自然界是死的。即欲推之于人事,亦只能适用于有机体,而不能适用于超机体。个体是有盛衰生死诸现象的,群体何尝有此?目今论者,往往指某民族为少壮,某民族为衰老,其实所谓衰老,只是一种病象罢了。生命既不会断绝,病就总是要痊愈的。生命既无定限,亦没有所谓盛壮及衰老!然则《周易》的哲学,根本是不能用之于社会现象的。而从前的人,却以为其道无不该,正可以说明人事,正应该据之以应付人事,这就是不察名实之过,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易经》的哲学和社会现象校勘一番,以定其合不合,而先就无条件接受了。”

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

不才觉得吕先生此番言论有失偏颇。吕先生是史学大家,却不是易学巨擘。吕先生一定没有对《易经》做过深入的研究,故而言己所不知,所论亦谬,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周易》简介

古代易书有三:夏代的《归藏易》,商代的曰《连山易》,周代的《周易》。《归藏易》与《连山易》已经失传,今天惟有《周易》传之于世。

《周易》的“周”字,一说为周朝,一说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周易》的“易”字也有众多解释,今日学者多认为含义有三。一是简易的意思,纷繁万事万物尽在六十四卦之中。所谓《易经》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二是变易的意思,讲万物变化之道。万物皆变,众所周知,无需多言。三是不易的意思,变化是永久的,无刹那止息,唯变不变。

古代六经为:《诗》、《书》、《礼》、《易》、《乐》、《春秋》。《易》居群经之首,为我国文化源头。儒家,兵家,医家,道家,地理,天文,数学,兵法,医学,哲学等等无不受到了《易经》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

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

《易》可施于人事

吕先生认为,“一治一乱”之说本于《周易》,不能施之于人事。其理由是,此见解是归纳自然现象所得,而自然界是死的,人是活的,故而不适用。

首先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自然界不是死的。何谓生与死呢?字典里有多项解释,在此不再赘述,诸位翻阅即知。于生命而言,能呼吸便是生,不能呼吸便是死。于自然界而言,本是一个大的循环系统,其中生物相互依存,物质不断变化,生克相互平衡,变化则生,不变则死。我们的世界也并非初始就是现在的模样,其有成住坏空之变,唯有“住”的阶段有生命存在。宇宙大爆炸是其出生,中间是演变,最后也必然会空无所有。不知道,吕先生所谓“自然界是死的”是如何一个说法?绝对静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

其次,人非超自然的存在,来于尘土,归于尘土,不能离开自然界而存在。人之物质构成皆来源于自然界,与自然界的化学成分并无不同。人所吃食物皆自然界土生土长,生存所需水也非人自身所出,呼吸更是离不开大气中的氧气。倘若人不吃、不喝、不呼吸,如何说“人是活的”?人有其物质性周易预测寿命,而又不遵守物质规律,可以吗?

再次,万物皆有联系,虽有形体之殊,远近不同,然而不能割裂来看。万物既有联系,必然相互影响。所谓美洲蝴蝶一舞,顿掀全球风暴,这是大系统现象。人自身也是“十指连心”,“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是小系统现象。

再者,人人皆有生老病死,幼壮老亡,自不待言。人之群体即人类,人类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人类的人口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清末民初,中国人口约是四亿,今天的中国则有十几亿人口。如今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出生人口呈下降趋势,如此下去,我国人口必然会一直下降下去,故而国家近期继二胎政策不久后,又推出三胎政策,鼓励生育。这不是盛衰之象吗!

更重要的是,天人合一,物我一体,也是最好的佐证。植物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需要顺应天时,所谓不违农时,否则颗粒无收。人之养生,也应与天地同步。夏天穿棉袄,冬天穿背心,可以吗?违反自然规律行事,最后受到伤害的只能是人类自己。道家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不是无稽之谈。没有真修实为,不会体知其味的。

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

生命不会断绝吗?

再如存在于白垩纪的恐龙,曾经也是称霸地球,鼎盛一时。如今惟见其遗骨化石埋于尘土,藏于石中。庞大群体,今已不存,岂非盛衰一例!如此看来,生命怎么不会断绝!

生命并非无条件的独立存在。动物生存所需都取于自然界,一旦自然界不能提供生物生存所需,又岂能不绝于世呢!地震可毁灭一切,洪水可淹没一切,劫火可烧毁一切,大风也可吹散一切,瘟疫,战争也会夺取生命。生命之弱,不过呼吸之间,一息不存,便是来世!

吕先生言:群体无个体之盛衰生死之象,某民族壮衰乃病象,病终归要痊愈,故生命无定限,更遑论盛壮及衰老。

此言何其谬矣!试问,曾经鼎盛一时的玛雅文明何在?美国土著印第安人如何?楼兰姑娘又哪里去了?又有史书所载,而其迹无寻之国,更无论书所不记之事岂止恒河沙数。此其一也。

天文学所言,宇宙起源于一场大爆炸,形成今日有生命存在之局,所知也仅以万年计。星体也有坏灭之时,地球焉能例外。地球既然有坏灭,依附地球而活的生命又如何独存?试观今日人类物欲之盛,心理贪恋之深,如何想象空无一物的世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生命没有定限吗?

吕先生所谓“生命没有定限”,是就“生命不会断绝”而言。既然生命会断绝,故而生命也会有定限。今天人的寿命不过百十岁,夭折不论。长而言,“千年王八万年龟”,短而言,“蜉蝣不知朝暮,夏蝉不知春秋”。

如果说生命不会断绝,则生命没有定限周易预测寿命,那么还有“所谓盛壮及衰老”吗?这个问题很难深入去讲,因为不是谁都能理解,谁都能接受的。然而,不论理解与否,接受与否,实相不会因此而改变。

简单说一下吧。佛家有三世因果之说。众生因善恶不等,轮回六道,分段生死。不知吕先生所谓“生命不绝”是否如此意。所谓六道是指,天,人,阿修罗,地狱,鬼,畜牲。天,人,阿修罗,为三善道,姑且比喻为“盛壮”吧。地狱,鬼,畜牲,为三恶道,姑且比喻为“衰老”吧。众生因修善积德而入善道,为恶败德而入恶道。升堕皆自己业力所感,种如是因,受如是果报,如此而已。

难道古人错了?

吕先生说:《周易》哲学根本不能用于社会现象,理由是:古人不察名实周易预测寿命,未与社会现象比较,不知合否,就无条件接受了。

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

鄙人愚见如下:

首先,《周易》为周文王整理,孔子作传《易传》。周文王与孔子是古代二位圣人,都是有大智慧的人。吕先生以史学成就闻名,饮一井之水,不知沧海之味。圣贤境界更非吕先生所知。如盲谈象,诚不足道。此语非为不敬,只是如实而说。

其次,有人,才有人类社会,才有所谓社会现象。举凡人类创造的一切,衣食住行,包括思想文化,皆因人而立,因想而名。《易经》之道,无所不包,应用甚广。民间所流行的算命言事皆是其用,中日甲午战争前,日本也曾用其占算,算胜则战。《易经》也是个人修身宝典,可趋吉避凶,如“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孔子晚年喜好《易经》,“韦编三绝”即是说的此事。

《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学习《易经》既然可以提升个人修养,趋吉避凶,那么由个人而影响到社会,又有什么可以值得怀疑的呢?社会现象也不过是人的现象,人之心念所使城市风水,相互激荡,生出万象,理之自然。

吕思勉《周易》以来相传下来的观念,根本不能施之于人事

舜有大孝,名闻天下,故而尧禅位于舜。舜在历山种田,当地百姓谦让地界;黄河边制陶,无一滥造。舜所居之地,一年为村,两年变镇,三年成市。儒家所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岂是欺人之谈!只是人人不信,个个不为,受欲驱使,顺喜逆嗔,争斗不已,纠缠不休。

自古富贵难久长,为其耽于享乐,不思修善,易于造业,如银行存款,取尽返穷。又如有人穷无立锥之地,倘肯积德行善,自有福报,涓涓细流,汇积沧海。布施越多,得报愈厚。因此,一治一乱相更替,一盛一衰相循环,自然不难理解。正因为万事万物皆有变化,我们才有希望,而希望在于: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不见人过。

读书贵疑。码字不易,还请鼓励。末学浅陋,请多指教!评论留言即可。三人行,必有我师。吾信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