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9)不存在。
  首页 > 算命大全 > 民间算命

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

2023-07-22 浏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7)不存在。

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

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

坐落在楚雄之南的子午镇,俗称骠川坝子,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底蕴和鲜明地域民族文化特征的 “骠川花灯”,具有浓厚的宗教、民俗、艺术价值。以 “以口夸花灯”为代表的骠川花灯剧目和传统文化,于2008年被云南省政府公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骠川花灯起源于唐代南诏时期,形成于明代初,普及于明末清初,发展壮大于新中国成立后,世代相传。从初期祭祀,自娱自乐的花灯发展成为具有自娱性、娱他性、寓教于乐性、祈神求福性的花灯。

脍炙人口的曲调独具一格,优美的舞姿动作散发着泥土芳香。从院坝灯、团场灯,发展到折子戏、本子戏、大型舞台戏,搬上了大雅之殿堂。 明清时期骠川各村相应成立 “灯社”,各村各姓宗祠、土主庙均建盖富丽堂皇的古戏台,使演唱花灯成了规模化,大骠十八大村,小骠十六大村均有灯社。每逢正月新春佳节,村村寨寨闹花灯,男女老少看花灯。

骠川花灯由明至清,传承至今,以它独特的魅力和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像一枝永不凋谢的山茶花盛开在红土高原。骠川花灯伴随着沧桑的岁月,穿越了时空隧道,从形成起就受到广大群众青睐,雅俗共赏,自娱自乐,歌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启迪、传承民间文化,成为骠川花灯的宗旨。骠川花灯起源于唐代南诏时期,形成于明代初、中期,普及于明末清初,发展壮大于新中国成立后,骠川花灯历经千年,世代相传。

骠川花灯体现了人类古老的自然崇拜,以及道教、佛教、儒教的接纳,传承着悠久的社祭文化,蕴含着众多的历史信息和记忆,传承着悠久的社祭文化。在玩灯、闹花灯中的 “接灯”、“祭灯”、说吉利,就是祈神求福,祈愿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原始表现。耍龙舞狮耍麒麟、耍小红马、耍龙船,实际上是远古人类对大自然的崇拜, 也是人类图腾崇拜文化的一种折射。

据有关史料记载,楚雄骠川花灯孕育于明代以前,形成于道光年间,鼎盛于明末清初。历朝历代,一种文化现象的产生、发育和成长,须借助一个社会变革的推动力,楚雄骠川花灯乃至整个骠川地域文化的形成,得益于大规模的移民,也就是明洪武年间屯边戊滇,明清时期的屯垦制度使几十万中原汉民族迁入云南,他们迁入滇南后,将优秀的中原汉文化传入云南,按自己的世袭习俗庆贺节日,祭祀祖先,敬畏神灵等民俗民间活动,因而使元明小曲和江南花鼓戏、彩调戏和川戏广为流传。

这些小曲、小戏杂耍在几百年的流传中与当地彝族、白族、苗族等土著民族的歌舞、祭祀活动、民间杂耍活动互相渗透,相互交融,至道光年间日趋成熟,口耳相传,形成了一批固定演出的剧目, 这些剧目有的与 《缀百裘》记载的中原戏曲剧目基本一致,有的与流传于江西 “采茶戏”相同,每逢新春佳节,唱花灯已成为骠川坝子的文化自觉,骠川坝子的花灯在云南花灯中占有一席之地,明清时间,骠川坝子的各村相应成立了自己的灯社,几乎村村有灯社,户户有唱灯人,村村的土主庙、祠堂都建有富丽堂皇的古戏台。

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

每个村土主庙内供奉有 “灯神”,使民间花灯演唱活动披上了一层神秘面纱,从而演唱花灯成为约定成俗的民间活动,各灯社有一套 “请灯神”、“送灯神”的规范仪式,使得花灯演唱数百年世代传承。其传承下来的主要剧目有:供灯神:骠川地区几乎村村有 “灯社”,各 “灯社”均供奉 “灯神”,花灯班社供灯神于土主庙内,有的轮流供灯神于 “灯管事”家中。在骠川地区以口夸灯社、茨龙美灯社在土主庙内右侧神龛上分别塑有一小生打扮,手持折扇的灯神供奉。以口夸供奉的灯神牌位与其它灯社不同的是,在书写老郎太子名号的后边,加上几个字,其全称 “敕封唐朝得道老郎太子掌管花灯狮子之神位”越溪牛灯舞是哪里的民间艺术,两旁的配衔是 “歌乐童子”、“金花姑娘”,灯神旁边供奉一只篾扎 “神狮”。

以口夸的 “神狮”每年正月初八要到本村各家各户巡视一次,“神狮”出巡仪式庄严、隆重,在前面开道的有 “回避”、“肃静”牌一 对,印盒灯一对,扁鼓灯一对,七星旗两杆,黄罗伞一把,神狮前面,有一红脸红须、身穿红衣红裤的武士打扮,持两个红彩球的人引道,传说此武士是 “王灵光”,神狮后面是一个身着黑衣、外套羊皮、黑脸黑须的武士,手持弓箭护送,狮子进家时,嘴必须张着,出门时必须把嘴闭着,意即将所到之户的祸祟带走,自今日起清吉平安,和顺安康之意。所到之家必须点香燃烛,鸣放爆竹,该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每年正月,骠川坝子花灯便成了民间一项重大的艺术展演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娱自乐、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群众参与的广泛性、自觉性、内容的丰富性,让骠川花灯成为当地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骠川,村村有灯班,处处闹花灯,几代人都演花灯的花灯世家比比皆是。在灯场上,老的到七八十岁,小的五六岁,甚至吃奶的娃娃也被母亲背着,几代人同场演出。现代每年镇政府都要组织一次花灯大汇演。

骠川是花灯之乡,名不虚传,骠川花灯的前世今生经历了社会变革的风雨经程,新中国成立后更是得到发扬光大。 灯头:骠川花灯从远古走来,演绎的是一个完整的民俗故事。过去,每年的玩灯中,每个灯班都需要一个 “灯头”来掌控整个玩灯过程, “灯头”的产生,不是以名声、财富来决定,而是由该灯社里花灯演出技艺颇高的人来担任,也就是现代说的 “导演”之意,另外再选出一名在本村威望颇高的人主持。一般灯社开支费用每个村都有灯社 “会众田”,每年 “会种田”收入就用来闹花灯支出。“灯头”一般情况下都不调换,每年进入腊月就由 “灯头”组织是年的花灯活动,出门做生意、帮工的灯社角色,就要归家排练花灯了。传说到了原定时间无故不参加活动会受到灯神的惩罚。 扎灯:在骠川,每个村耍什么龙、耍什么狮、排什么彩灯,都根据本村地理风水、习俗而定。

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

说什么吉利词,扎什么灯,耍了才顺,都是由祖辈上传承下来的民俗内容确定的,已经约定俗成。如以口夸的地理环境属火,就禁耍火狮 (红色的),要扎蓝色的狮子才顺吉。以口夸禁止耍龙,说是耍不顺。茨龙美耍的狮子也是蓝色的,这个狮子是用牛皮做的,他们的神狮子 (皮狮子)也有五六百年了,至今沿用。其他的花灯均用竹篾扎制,宣纸裱糊而成。每个灯社都有一个扎灯师傅,首先将剖好的竹条,用棉纸条绑扎成各种彩灯骨架,再用彩纸裱糊,绘上特定内容和彩绘图案,彩灯狮子方才成型,其中,扁鼓灯、印盒灯 (此称为 “国灯”)都成一对,取 “天下太平”之意,各绘龙头、虎头图,以示 “风调雨顺”、“驱鬼避邪”,花瓶灯取天下太平,四季太平,“桶灯”取 “一统天下”、疆土永固”之意,“日月灯”表达对日月崇拜、敬仰,祈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还要扎 “鱼灯”、“莲花灯”,取 “年年有余”之意,有的还扎一支属相灯,即当年属相是什么,就扎什么灯,如今年属龙,就扎一支小龙灯,明年属蛇,也扎一支小龙灯,即,龙也是蛇之意,这些动物彩灯抬到灯场上,中间放上蜡烛,一是照明之用,二是增添了舞台的气氛,也是人们对自然崇拜的美好愿望。每个村扎灯师傅几乎都是固定的,一代代传下去,比如,以口夸村最后一任扎灯师傅是李春武,茨龙美村扎灯师傅是周全才越溪牛灯舞是哪里的民间艺术,罗甸安村扎灯师傅是周体元。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龙、狮和彩灯都是用生产厂家做好的,而以口夸村的 “扁鼓灯”、“桶灯”、“印盒灯”还沿用篾扎纸裱传承至今,花色图案简单了一些,但基本上传承了古老的习俗。

接灯:骠川灯社都有接灯之习俗,但时间上不完全统一,一般是从古时传承下来的,不尽相同,大致相同,但不接灯神是不能玩灯的。彩灯扎好后,差不多进入正月了,花灯节目也排练好了,就要设灯坛接灯了,灯坛一般设在会头家,会头各村而异。比如以口夸村分为四大角,轮流做桩,今年是第一角,明年是第二角。骠川唱花灯,分为唱 “愿灯”和唱 “耍灯”之区别,送灯神之前唱 “愿灯”,“愿灯”即许下愿,每年必唱,如以口夸村的 《大王操兵》、《凤阳花鼓》、《补缸》属于愿灯,已经传承数百年。

每年开灯、烧灯必演,在民间说是了愿心,不唱愿心灯,牛死马遭瘟,唱了愿心灯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阖村清吉,五谷丰登,人丁兴旺,社会和谐笑盈盈。骠川地区各村灯社在除夕之前或是大年初二便开始接灯神,接灯时,全村男性村民排起长队,穿上节日盛装,先后顺序为:两个扁灯、狮灯、印盒灯、日月灯、桶灯、花瓶灯、花鼓公、花鼓婆、补缸匠、王大娘,以及当年唱愿灯、耍狮的相关演员,接灯的队伍静静地来到土主庙灯神位前,写一灯神牌位供奉在灯神位前,当年演神狮三位童男跪在前排,引神狮童男居中,手中抱一只大红公鸡,用鸡冠的血点一下所有牌、灯、狮子,称为 “点光”,又有称为 “开光”之意,由主祭人引领所有参加请灯神人,跪拜灯神,然后将灯神牌位迎回到舞台后供奉,香烛供奉,直至愿灯演出完毕送灯。 接神:骠川花灯班社还有接神的仪式。

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

以口夸太平灯神的接神仪式较为独特,每年正月初七一大早,接神队伍备办香蜡纸烛,还需备办青轿一乘,由八名壮士打扮的人抬起,将本村土主庙内供奉的土主陈三老爷、陈夫人的泥塑 (小塑像)安放在青轿内,在以上所述的牌灯引领下,由一童男鸣锣开道,前面是肃静回避牌一对,依次是黄罗伞一顶,七星旗、龙凤旗各二杆,扁鼓灯二对、花瓶灯一支,桶灯一支,前面由两位村中长寿的老者引领,后面依次是村中洞经古乐队、太平灯会全体演员随后,浩浩荡荡,沿途所路过村庄老百姓早早等候在自家大门口跪拜敬香。

接神队伍到达者马邑 (东华镇莲华村委会马邑村)土主庙,又称神庙,该土主庙善男信女们设香案迎接,到神庙圣母位前,接神队伍在主祭人主持下,诵接神文表,典礼膜拜,由洞经社演奏 “十供”,主祭人将一只大红公鸡宰杀后带回以口夸,当天要看鸡卦,是否讨得圣卦,若是圣卦,兆示本村一年风调雨顺,清吉平安。更有高明者看鸡血可预测一年内本村要逝世多少人,几男几女。神接回土主庙后,接神队伍方可散去,接神仪式方算结束。

贺寿:接神回来后,贺寿仪式在土主庙古戏台进行。相传正月初七日是土主陈三老爷的生日,全体人等为土主老爷做生日。土主庙古戏台上供奉着灯神牌位和陈三老爷、陈夫人的泥塑 (小塑像)和篾扎纸裱的神狮,全村分四大脚管事依次在两位主祭人引领下典礼膜拜,三拜九叩首,戏台下所有观众一齐与台上典礼下跪叩首,整个场面庄严肃穆,洞经古乐队演奏 “十供”。全村四大角拜完后,灯社全体演员一齐典礼膜拜,之后,是年的太平灯正式开场了,但第一场必须演出 《凤阳花鼓》,每年必演,世代传承至今。传说 《凤阳花鼓》是追念祖先们从南京应天府明洪武年间屯军戊边,迁徙来楚地的,一个 《凤阳花鼓》就成了当地汉民迁徙的路线图。《凤阳花鼓》演出完毕后,方可演出其他节目。

初八太平会:每年正月初八是以口夸村的年中年、节中节,十里八乡的人都来以口夸赶初八会,楚雄、双柏、禄丰、南华、八界八哨的游客都来赶会,古时赶会人每年万人之多,骠川地区各灯社、洞经古乐队也来凑热闹。古戏台上演 “愿灯”,演滇戏,土主庙内演奏 “土主经”,整个村子热闹非凡。

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

庙会上有做生意的,还有卖小吃的,村民们都到做园会处帮忙。这天一大早太平神狮要到各家各户去巡游,神狮必须是篾扎纸裱青色的,每到一家,本户人红烛高照,燃香点烛,燃放鞭炮,神狮到每户越溪牛灯舞是哪里的民间艺术,进家张开大口,在家堂屋里拜四方后云南省政府公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下来的骠川花灯,闭上大口出门,意为神狮将该户的一年四季祸祟带走,吉祥安康留下,清吉顺适留下,金银财宝留下。这一天整个村子里,不论穷或富户,每家都要增加两三桌客人吃饭。初八太平会沿袭了几百年,传承了几十代人,至今每年越办越好,成了以口夸村的一张名片。朋友,来吧,参加我们的 “太平会”,一年你会交好运,一年你会顺势发达。

送灯神:送灯神的时间也就是正月初八的晚上,演出了一天的花灯,正月初八演完最后一个节目 《大王操兵》后,由大王引领着神狮,到土主庙、汝兴寺各殿贺完后,全体灯会演员抬着当年的神狮、牌灯,肃静地到土主庙后神树前跪拜送灯,灯神牌位也就在此火烧,神狮上、牌位上撕下一小点纸烧掉,烧香祭拜,感谢灯神庇佑,祈求灯神保佑一年清吉平安,消灾化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社会和谐。完毕后,静悄悄的回去,送灯仪式结束后,便不是一年的花灯结束,只是特定的 “愿灯”不能演了。其它的花灯还要演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

岁月沧桑,演出花灯是骠川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骠川人守着他们祖辈们唱了几百年的花灯、守着他们的精神家园、守着老祖宗为他们留下的精神遗产,花灯在骠川地区流传了几百年,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长足发展,改革开放后,骠川花灯更上一层楼,整个骠川坝子,大骠 (子午坝子)有花灯演出队十四支之多,长期坚持演出活动,参与花灯演出活动的爱好者达 300 余人。

由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民间受到青睐,整个骠川坝子 呈现了歌舞升平、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忠孝仁爱、行善施德蔚然成风。子午镇历届政府领导将花灯传承演唱活动列为政府的议事日程,支持花灯演唱活动,至 2016 年已举 办一年一度的花灯汇演达 24 届,子午镇 “粮烟基地、花灯之乡”名不虚传。 为了将骠川花灯这张名片擦得更亮,彰显 “花灯之乡、文化名镇”,2014 年 12 月 28 日在各级各部门的支持下,由骠川地区省、州、市级花灯戏传承人和文艺骨干,正式依法依规成立了 《楚雄市子午镇骠川花灯传承协会》。协会成立一年来,在花灯传

承、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协会会员中有从事花灯演唱达 50 余年的老艺人,有年 幼的小学生,花灯协会成立后进行各种展演达 40 余场次,会员们不计报酬,无私奉献, 为了保护、传承花灯文化,努力工作,受到广大群众好评。 在文化强国进程的春天里,让我们将传承了几百年的花灯传承下去,为文化强国、 文化育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添砖增瓦,发扬光大,让骠川花灯这株艳丽的山茶花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