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9)不存在。
  首页 > 易经算命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新书推荐

2024-05-06 浏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7)不存在。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新书推荐

青年强则国家强

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五四青年节。这是一个充满历史厚重感、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节日,它承载着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懈奋斗的光荣与梦想,也寄托着新时代青年人的希望与追求。

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这套“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书中阐发了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源流发展、主要内容及其在新时代的定位,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智慧,提振当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增强中华儿女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PART.01

作者简介

戴木才教授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政治伦理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著作十余部。戴木才教授团队在编写“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的过程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以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研究对象,以实现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重点,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华传统价值观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新要求传承弘扬创新中国传统文化,对传承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价值观的新时代要求进行了深入而富有创新性的研究。

PART.02

新书亮点

01

作者权威,解析专业

戴木才教授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本书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吸收借鉴当前学术理论界研究已有成果,对关于中国传统价值观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和创新。

02

内容全面,研析系统

本书系立足于新时代党中央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深入系统地研究新时代传承弘扬创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法、途径等,力求更有效地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新书推荐

精彩书摘

中国传统文化的“四梁八柱”

中国文明发展五千多年,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深刻地寓于中国传统道德之中、寓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萌芽、形成、演变与发展,是伴随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产生、形成、演变而形成和发展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以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蕴含在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又是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规定着中国传统道德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逻辑展开和道德体系。中华传统道德和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和发展的深厚道德根基和文化支撑,也是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的深厚基础。我们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必须深入研究和揭示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观寓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之中的表现形态、重要特点和传播规律等。

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思想、道德、艺术、科学,也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军事、医学等,我们可以用“思想上有大智、伦理上有大善、艺术上有大美、科学上有大真”这样四根柱子,来归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思想价值,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座大厦,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道德自信和民族自信。

一是思想上有大智。中华文明发展五千多年,思想流派众多,最突出的表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当时,三教九流,各种思想,绝大多数在中国都曾有过萌芽。“三教”即指儒教、道教、佛教三大传统宗教;所谓“九流”,是指将天下学说分为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杂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在“九流”以外加上“小说家”,称为“九流十家”。即使在后来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儒家思想尽管独树一帜,独尊儒术,但道教、佛教等其他思想都不曾灭绝。

再比如,我们说社会主义思想是从西方传到中国的。事实上,中国古代很早就产生了“大同”思想,这与社会主义思想有相通之处,这也是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能够在中国生根、开花、结果的重要原因。“大同”理想代表着人类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是中国古代追求的一种最终可能达到的理想世界,具体表现为人人友爱互助,家家安居乐业,没有差异,没有战争。这种状态称为“大同世界”,又称“世界大同”。现代社会又加入了全球范围内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生态融合的思想。“大同”思想尽管为中国古代的思想,但西方的乌托邦,以及马克思所预设的共产主义社会、地球村这些思想,与“大同”思想在许多地方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

马克思在 《共产党宣言》 开篇就说:“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这个“幽灵”在欧洲上空“徘徊”为什么一直落不了地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欧洲没有这种深厚的文化土壤,飘到俄国和中国才最终落了地。为什么在中国能够落地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国有“大同”思想的基因,与社会主义这个“幽灵”具有相通的社会理想基因、思想基因和文化基因。再比如,我们说西方有萨特的虚无主义、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尼采的存在主义“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新书推荐,中国古代则有道家的“有无之境”,有魏晋玄学,有王阳明的“心学”,等等。

二是伦理上有大善。中华民族历来重道德、重精神、重人文,始终贯穿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崇德尚善向上的精神追求,形成了比世界上其他民族更为丰富、更具民族特色和举世公认的中华传统美德,素以“礼义之邦”“文明古国”“崇尚道德”著称于世。传说早在尧舜时代,在氏族部落就出现了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一些初具道德色彩的概念。西周初期,周公提出了“修德配命”“以德配天”“敬德保民”“明德慎罚”的道德意识,并强调道德的社会作用,制作礼乐。春秋时期,已经提出了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的做人“六顺”。战国时期,社会剧烈变革,动荡不安。代表各阶级、各阶层政治力量的思想家、理论家,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纷纷提出各种主张,都试图代表本阶级、本阶层的利益和要求,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当时的儒、道、法、墨等学派对道德本源、道德作用、道德准则、道德德目、道德评价、道德修养等问题都作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形成了不同的道德思想。儒家道德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道德思想,孔子、孟子是儒家道德思想中两个最关键的人物。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道德思想,对后世中华传统美德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对先前历史上零散、庞杂的中华道德进行了系统化改进。儒家道德思想确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华传统道德,如提出了中庸、智仁勇、忠孝仁爱、礼义廉耻、智勇信敬、恕悌友善、和逊正庄、温良恭俭让、恭宽信敏惠等一系列德目。孔子突出“智仁勇”或“仁”与“礼”,孟子强调“仁义礼智”或“仁”与“义”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尽性,以之统领其他德目,即核心价值观,既突显了传统道德的核心,又易于为人们所把握。其次,把道德建设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紧密联系起来。他们反复阐述“以德治天下”“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的道理,推行伦理政治化、政治伦理化。再次,高度重视道德教化,注重广泛传播自己的思想。儒家道德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尽性,把道德视为保障国家安定、维护社会和谐、完善人格追求、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受到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和士阶层的高度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尽性,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显学”。这一时期,除了儒家,其他学派也为中华传统道德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例如,道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倡“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墨家主张“兼爱”,把“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看成道德原则,提倡过节俭的生活“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新书推荐,提出“俭节则昌、淫佚则亡”;法家倡导“为公去私”“明于公私之分”。这些思想,对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是艺术上有大美。我们今天都知道西方有绘画、雕塑、建筑、文学艺术等,画家用各种色彩创作出美丽的图画。事实上,在中国绘画史上有重要地位的水墨画,就不是用七色而是仅用黑色这种基本色,就调配出了最美的图画,成为世界上的艺术瑰宝。中国古代对艺术简称“琴棋书画”,有神话艺术、青铜艺术、绘画艺术、书法艺术、音乐艺术、戏曲艺术、舞蹈艺术、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陶瓷艺术、雕塑艺术、文学艺术、宗教艺术、民间艺术等。这些艺术品种中又包括许多二级品类,比如文学艺术又包括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按照制作技艺的不同,民间艺术又分为剪刻类、塑作类、编织类、织绣类 (包括印染类)、雕镌类、绘画类、扎糊类、表演类、装饰陈设类,以及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戏曲、民间工艺美术、民间玩具等多种艺术形式。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艺术上的大美。

“中国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弘扬研究书系”新书推荐

与西方艺术相比,中国古代艺术一点都不逊色,只是在表现形式、审美观念、审美标准上有所不同而已。例如人物画,西方注重本真的美,西方的人物画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普遍追求形象的逼真;中国古代比较注重含蓄的朦胧美,中国古代的人物画比起追求形似更追求神似,讲究人物的气韵生动。

四是科学上有大真。近代以来,在很长一段时间,西方甚至中国自己都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在自然科学上远远落后于西方,没有什么发言权。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很长时期都领先于世界,可谓丰富多彩,异彩纷呈。除了最具代表性意义的“四大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及印刷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还有天文历法、数学成就、物理成就、医学技术、农业技术、冶金技术、航海技术、地理技术、建筑技术、水利技术、文官制度等。比如在科学技术著作方面,在农学上,北朝时期贾思勰撰著的《齐民要术》,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我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北宋科学家沈括撰著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沈括是“中国科技史上最卓越的人物”,《梦溪笔谈》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明朝时期徐光启撰著的《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的成就,书中还引入了《泰西水法》,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全书60卷,分 12门。比如在手工业著作方面,有战国时期的 《考工记》,记述了齐国官营手工业各个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在生产技术综合著作方面,明代宋应星撰著的 《天工开物》,系统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在近代以前,西方的许多科学技术都是从我国传入的。英国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通过大量的史料,论证、说明了中国在近代以前完全称得上是自然科学大国、强国。只是在进入近代,西方发生工业革命、建立了实验科学之后,在科学技术上中国才开始落后于西方。也就是说,在人类社会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事实上领先了四千多年。所以,我们也完全有理由说“科学上有大真”。

五四青年节

扫描二维码

立即下单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