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9)不存在。
  首页 > 算命大全 > 民间算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征稿启事

2024-03-25 浏览:
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7)不存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征稿启事

民间美术进入中学课堂的意义及实施

摘 要: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历史发展进化的宝贵遗产。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特征、现状,利用当地民间美术资源,结合学校教育的优势,进行民间美术传承。

关键词:地方民间美术;学校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33-0078-03

民间美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古至今,这份根植于民间的民俗文化遗产,饱经历史岁月的洗礼,代代相传,薪火不息,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是劳动人民群众智慧和才艺的结晶,是实用性和审美情趣、物质与精神的完美统一,其丰富的美术类别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乐趣。

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征稿启事,经济全球化趋势和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间美术受到了西方舶来文化的冲击,我们一些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形式逐渐退缩,甚至被替代,民间美术的原生态生存环境、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也许过不了许久,我们的新一代就会失去保存并传承这份珍贵遗产的能力。可喜的是,面对如此现状,在2011年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表明政府对加强非物质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信心。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推广,更是其薪火相传的必要责任。

一、地方民间美术融入中学教学的便利条件及传承意义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多民族的国家,每一个民族和地区都形成了自己典型的传统民俗文化,有着浓厚的本土气息,是中国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民间美术凭借鲜明的地域特色,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为目的,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流行,常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当地人民的审美心理、愿望、信仰和道德观念。以身边的民间美术入手教学,易为学生认同并喜爱;方便可寻的当地资源和创作材料,让学生参与感更强。通过地方民间美术与学校美术教育的结合,能增进学生的家乡归属感和民族自豪感。通过亲临直观身边的民间美术,加深对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和手工技艺的认知,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和紧迫感,可以激发学生对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责任心。

二、 地方民间美术的课程设计及实施案例

以河北省邯郸地区为例进行阐述。

(一)邯郸地方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概况

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地处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地带,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春秋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现在被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有: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三国曹魏时期的“邺城文化”;雕刻精美的北齐“响堂山石窟文化”;豪放粗犷的陶瓷“磁州窑文化”。邯郸市境内有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7处。特色地方民间美术简介如下。

1.磁县、峰峰矿区的“磁州窑”。创烧千年,窑火不灭。以简约质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黑地白花”独特的装饰工艺。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民窑体系,对中国陶瓷发展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2.永年县三合村的木版年画。造型朴拙,线条虬劲,多版套印,色彩艳丽,至今还保留着传统家庭手工作坊的生产方式。

3.大名县草编手工技艺。以麦秆编制成日常用品和装饰画作品,草编的时装作品曾参加2010年上海世博会演出。

4.马头镇和张庄桥村的滏阳河灯。造型以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神话人物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征稿启事,色彩明亮。每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晚上,沿河百姓把河灯放入滏阳河,任其漂流,祈求平安吉祥。

另外,还有武安市冀南民居建筑、磁县剪纸、馆陶黑陶工艺、大名县东屯风筝制作、曲周县龙灯、冀南皮影戏制作、土布印花织字工艺、送羊节面塑等,分别被列入部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样,这些都是宝贵的地方民间美术资源。

(二)邯郸当地中学学情分析

授课学段―初中七、八年级;高中一年级。

课时分配―参考教纲要求(九年义务教育美术教学大纲中规定:“中、小学教育中的民间美术内容要达到课时总量的10%~20%。)

初中学段:每学期课堂教学4课时。高中学段:每学期课堂教学3课时。

教学方式:以课堂授课为主,部分学校有第二课堂活动。

(三)教情分析

民间美术涉及艺术、历史、民俗和宗教等不同的学科知识,需要对地方民间美术全面综合的把握,对美术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准确生动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述,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引发学生对地方民间美术的学习兴趣。

(四)多样化的民间美术教学应对策略

1.针对式教学

对于技术工艺难度大、工具材料复杂的内容,像民居建筑、名胜古迹、雕刻等以赏析为主,了解其艺术特点和相关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跨学科的知识综合能力,加深对地方民间美术的情感。

对于技术工艺难度小、工具材料简单的内容,像剪纸、陶艺、草编、风筝等,可以指导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掌握基本的工艺技能。

2.参与式教学

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展览,走访民间艺人民间艺术风筝鉴赏,参加各类民俗活动,体验如放河灯、蒸花馍(面塑)、放风筝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在乡土民俗文化的情境中,切身感悟民间美术的魅力。

3.互动式教学

成立地方民间美术学生社团,开拓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艺术实践能力,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聘请当地民间美术传承人走进校园进行技艺指导和演示。

(五)地方民间美术课程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征稿启事

初中学段侧重于创作类型的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

七年级:

课程1.磁州窑白地黑花的设计制作

课程2.迎新年―永年“年画”的由来与制作

课程3.正月祈福―滏阳河灯

课程4.变废为宝―大名草编

八年级:

课程5.最炫民族风―土布印花

课程6.剪下神奇―磁县剪纸

课程7.送羊节―面塑

课程8.大名风筝制作

高中学段侧重欣赏类型的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

课程1.南响堂山的历史回音―响堂山石窟艺术。

课程2.走入磁州窑―品味陶瓷艺术

课程3.风光这边独好―冀南民居

授课方式:

初中阶段以课堂教学和第二课堂美术活动相结合。

高中阶段以课堂教学和社团活动相结合。

(六)教学实施案例

《南响堂山的历史回音――响堂山石窟艺术》

教学安排:周末社团活动――考察南响堂山石窟,新授课一课时,社团小组对考察和授课内容编纂成课题报告并将成果报告在校园进行展示。

授课内容:多媒体课件介绍南响堂山石窟,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鼓山,距邯郸市约30公里,是河北省迄今发现的最大的石窟。石窟分南北两处,两地相距约15公里,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4300多尊。让学生总体感受石窟的规模,由此调动学生对其由来的探知欲望,接着介绍响堂山建窟背景与朝代,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和社团考察材料,请同学前后桌进行探讨响堂山的雕塑类型和佛像风格。通过讨论,使每位学生对石窟雕塑的类型有一定了解并能联系其它石窟艺术进行分析归纳。不同时期的佛造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审美偏好,让学生去观察这些古佛像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多媒体出示具有代表性的佛像和其他石窟的佛像,引导学生在形体、动态、服饰以及材料色彩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总结这时期佛的造像,形体敦厚结实,面稍丰满,高鼻长目,表现出了北齐民族的强健和豪迈。菩萨的造型给人一种浑圆厚重之感,图示南响堂第七窟内的菩萨,面相丰圆,体态健壮饱满,腹部略隆,衣纹华丽,上著披帛,下著大裙,裙裾贴体,如出水状民间艺术风筝鉴赏,北响堂第九窟左龛和南响堂第一窟左的菩萨扭躯斜胯鼓腹,重心落于一脚的特点,开启了隋唐造像那种“浓艳丰肥”“细腰斜躯三道弯”的先河,此后隋、唐、宋、明各代均在此开窟增凿佛像、花卉等雕刻,其雕艺承前启后,是我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继续展示南响堂山其它重要内容摩崖刻经和浮雕彩绘照片,让学生了解南响山堂石窟是研究我国佛教、建筑、雕刻、绘画及书法艺术的重要宝库之一。 最后组织参加考察的社团学生介绍响堂山石窟现状和考察感受, 引出响堂山石窟曾遭受大规模破坏 ,中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人士对其复原所作出的贡献!并请同学们课下思考对于家乡的宝贵遗产应做些什么。艺术社团学生决定以图文并貌的课题形式在校园展板宣传。

这次课通过以上教学安排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普遍认识到民间美术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不可再生的传统文化资源,一旦流失或消亡,就像自然界中灭绝的物种一样,无法恢复或再生。自觉从自己做起民间艺术风筝鉴赏,让更多的人重视并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使整个社会都参与到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中来,这也是本次教学的初衷。

教育是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把它渗透到学校教育当中去,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